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理念,在谢俊锋探索建议下,县上立足域情实际,依托资源优势,把木耳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多年来,柞水县副县长谢俊锋牵头制定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两借两还”利益联结模式,健全完善风险防范保障机制,柞水木耳形成了从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精深加工、销售终端、仓储物流、废弃菌包利用到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条,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关键支撑。
如今,柞水全县受益于木耳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的贫困户达到6944户,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67.7%以上。
5年前,柞水县有贫困群众13644户4287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4.04%,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把什么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是个非常重要而且关键的问题。柞水也曾提出并发展过不少产业,但最终因成效不明显并未发展开来。
为助力脱贫攻坚,柞水县副县长谢俊锋怀着满腔热情,主动扛起重担,与干部群众一次次促膝交谈,与专家学者一次次研究论证,组织部门及技术人员一次次外出考察学习,一张蓝图在他心里逐渐清晰起来—— 柞水是木耳最佳适生区,群众有种植木耳的习惯,柞水木耳形好肉厚、营养丰富、市场紧俏,且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他的建议下,县委县政府结合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限制开发的实际,最终选定木耳作为全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并确定由谢俊锋主抓推进。
为推进小岭镇金米产业园木耳智能大棚建设,谢俊锋流转土地300亩,52个大棚和17760平方米连栋膜大棚拔地而起,为全县木耳产业发展带了好头。
“是谢县长让我们从木耳种植的‘门外汉’变成了掌握技术的‘土专家’,由亩收入不足千元变成了上万元。俺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了,一切都要感谢‘木耳县长’”!曾经因土地被流转而在背后大骂的村民,现在都心怀感激。
木耳产业的规模扩张,资金是保障。为解决资金瓶颈,谢俊锋积极协调、统筹整合扶贫专项资金等涉农资金3.6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亿余元,投向木耳产业,相继实施木耳小镇、木耳博物馆、木耳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40余个木耳产业基地,1500余个木耳大棚。
为确保木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经谢俊锋提议,县上组建成立旅投、扶投、科投、林投4家国有企业,每家分别负责建设1条年生产能力2000万袋的木耳菌包生产线,全程化为木耳产业发展提供加工、仓储、销售、废料回收等服务。如今,柞水县共成功引进非公企业35家,发展专业合作社303家、家庭农场40家。
步入柞水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能连栋大棚,记者顿觉耳目一新:依据农业生产智能化系统实时显示木耳生产棚内外温度、湿度、PM2.5、风向 等生产关键因素的优势,可根据实时数据电脑分析,自动控制通风、遮阳、喷水等环节,实现了大棚操作的实时化、智能化。
智能连栋大棚吊袋生产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木耳栽种技术,得益于谢俊锋抢抓科技部定点帮扶机遇,采取“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方式,引进建立了李玉院士工作站,建成了木耳大数据中心、木耳研发中心、木耳博物馆,培育研发了多种适生木耳原种,建成了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基地,开发出了木耳脆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多种市场畅销的新产品,全面提升柞水木耳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谢俊锋还大力推广“木耳保险”,建立快速理赔机制,确保群众产业发展利益不受损、能增收;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聘请专业技术员,选聘10名木耳技术专干,设立38名木耳公益专岗,组建15个技术指导组,为木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木屑、果枝加工菌包,坚决不碰生态红线,引进深圳宇峰生物颗粒有限公司,建设废旧菌包循环再利用项目,实现资源重复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创新木耳产品市场营销方式,同样可以减少木耳积压风险。谢俊锋坚持“广推介”与“建网络”并重,“线上”“线下”同发力,发展各类电商平台81个,促进柞水木耳上网、入市、销全国;坚持“大屏幕”与“大舞台”并重,被列入2019年第一批全国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坚持“生产端”与“消费端”并重,研发木耳系列产品,开发木耳宴,举办木耳节会,建设以木耳为主题的西川木耳文旅小镇,柞水木耳文化、品牌价值不断彰显。
如今,柞水累计发展木耳1.58亿袋,生产干木耳7000余吨,实现总产值5亿多元。受益于木耳产业,柞水全县累计实现51个贫困村出列、 13406户42088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4.04%降至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