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平台访谈 > 名人访谈

路等学:结缘食用菌 科技助脱贫

发布时间:2020-09-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他的工作专一、专业而又复杂,他对自己的业务要求就是把一件事情做一辈子,做到最好。他就是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总工程师路等学。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食用菌研究室主任路等学的入“蘑”之道可以上溯到他在甘肃农业大学食品卫生检验专业读书时期,初步认识了食用菌。

  他在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老师的“致学”精神感染下,开启了追求学术研究的梦想。1988年路等学从甘肃农业大学草原化学教研室调入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后,从此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的他还是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一头扎入食用菌的研究中,迈开了走向“蘑菇人生”的脚步。

  30多年间,路等学对食用菌简直着了迷,对菌种的繁育和食用菌的生产操尽了心。回首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可谓“一路一蘑菇”,充满了“一菇一世界”的精神理念。

  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带领团队执著于食用菌优良菌种的繁育生产与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痴迷于蘑菇的他先后完成并发表了《柱状田头菇的基因组拼接和代谢通路分析》等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获得《茶薪菇胞外木质纤维素酶诱导方法及胞外纤维素酶发酵料》、《采用黄芪提取液提高羊肚菌深层发酵菌丝体多糖含量的方法》等9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

  “西北草原紫花针茅内生真菌的菌群结构及生态功能研究”是路等学团队钻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项研究成果探明了紫花针茅不同组织器官可培养内生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紫花针茅根际和体内真菌菌群结构特征;明晰了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的生态功能与宿主间相互作用等。

  “这个项目的顺利完成,为紫花针茅根际和体内真菌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为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科学依据。所有的研究最终都是要为民服务的。”路等学介绍。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茶薪菇胞外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研究”的完成,初步探索了茶薪菇胞外木质纤维素酶的诱导方法及其发酵料的配方,为茶薪菇生产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持;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应用组学策略选育茶薪菇新品种与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对现有的20种茶薪菇进行了分类,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和代谢通路研究;与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院地合作进行的“功能化香菇规模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香菇培养基中添加黄芪秸秆对提高香菇多糖的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每次的合作中,我们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项目科研对团队来说,也是一次次的打磨和考验,”路等学说。

  “羊肚菌菌种选育与规模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是甘肃省科学院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栽培试验,初步建立了适合不同地区的羊肚菌栽培技术模式。通过实施羊肚菌设施化中试生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食用菌的规模生产无疑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又一途径,工厂化加工生产也将成为地方经济可望开源增收的支柱性产业,这是令路等学痴迷于“蘑道”的根本原因。

  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中,路等学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受到科技界权威人士的充分肯定,他们先后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甘肃省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与二等奖各1次。

  他说:“传统蘑菇种植产量小、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经济效益较低;应该选育适合本地特点的菌种和栽培技术。使食用菌研究、菌种繁育、食用菌生产销售、加工再销售成为一条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从而造福菇农,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让菇农富起来,让食用菌产品成为农民脱贫的宝菇。干了一辈子跟蘑菇有关的工作,看见各种蘑菇像雨后春笋一样长出来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