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香菇出菇的季节,黄土梁子镇梁后村光伏农业食用菌产业扶贫园区内,村民邹德富熟练地摘菇、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赚14万元是十拿九稳的,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邹德富停下手中的活儿,算算收入,笑得合不拢嘴。
邹德富患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家庭收入微薄,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村里建起光伏农业食用菌产业扶贫园区,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邹德富加入合作社,靠着踏实肯干,逐渐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成为合作社的骨干。2018年,邹德富彻底实现产业脱贫致富。
在承德市,像邹德富这样靠种植设施蔬菜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还有很多。
蔬菜产业是承德市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承德市充分发挥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不断调整蔬菜产业结构,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安全高效的蔬菜产业扶贫体系,逐步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这个大棚120米长,9米宽,现在主要种植黄瓜。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收入8万多元了。看这秧子,再长一个月黄瓜没问题。”在榆树林子镇郑杖子村刘立峰家的蔬菜大棚内,刘立峰兴高采烈地采摘着黄瓜。
1999年,刘立峰就建起了第一个大棚,当年就收回成本,还获利3000元。这让全村人看到了希望,从此,发展大棚蔬菜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还跑出了“加速度”。如今,榆树林子镇设施菜暖棚数已突破1.2万个,户均1.5个棚,设施菜暖棚总面积达2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4%,目前,从事设施菜相关产业人数达2.9万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90%,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年产值达到20亿元。
目前,“平泉黄瓜”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榆树林子镇也成了“平泉黄瓜”品牌的主产地,产品除直供京津及销往全国29个省市区外,还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温室黄瓜产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余元,这只是承德市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助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围绕全链条打造优质绿色蔬菜直供基地,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承德市深化“一环六带”产业布局和“五个百万”基地建设,在种植业上进行结构大调整,积极削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全市设施蔬菜冬季以日光温室瓜菜类和茄果类生产为主,越夏以塑料大棚茄果类生产为主,中小棚以叶菜类和瓜菜类生产为主,基本形成京承、承平、承围、承丰“四线”和宽城中东部、兴隆中东部“两片”的“四线两片”生产布局。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13.45万亩,总产量达57.99万吨,总产值达58.38亿元。
做大蔬菜种植产业,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近年来,承德市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支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做好项目帮扶,并加强技术创新与服务,推广蔬菜绿色发展技术,持续打造生态、绿色、优质蔬菜。同时,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带动蔬菜种植大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蔬菜。目前,围场马铃薯、平泉香菇、平泉黄瓜等众多蔬菜通过“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平台销售,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6月份,承德市6家农产品基地为北京‘菜篮子’应急保供。”承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不仅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还丰富了百姓“菜篮子”,进一步提升了承德绿色蔬菜的品牌影响力。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