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索曙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扶持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农业农村部在其网站上进行了详细回复。
一、关于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高度重视对秸秆还田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2017年,我部启动实施了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加强黑土地保护为目标,支持秸秆覆盖、深翻、过腹还田等多种方式,推动秸秆还田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底,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5.84亿元,支持东北地区156个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每年秸秆还田量达到7100万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2016年平均提高0.3—0.5g/kg。
2020年,我部会同财政部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农机发〔2020〕2号),将东北地区作为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重点,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等技术。2021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8亿元,支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7000万亩。
二、关于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
2019年,我部印发《关于全面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20号),明确要求各地要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因地制宜确定秸秆利用方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县域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7亿元,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推动各地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的原则,在县域范围内培育壮大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激发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各环节市场主体活力,探索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模式和秸秆综合利用稳定运行机制,打造一批产业化利用典型样板,持续扩大秸秆综合利用实施规模,稳步提高区域秸秆综合利用能力。
三、关于加大科技保障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科技研发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秸秆栽培食用菌、压块燃料、生物柴油、田间快腐、饲料木质素降解等一批关键技术,开发研制了滚切式秸秆切碎装置、麦稻联合收割机配套打捆机、移动式生物质成型设备等一批关键装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农业农村部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了秸秆综合利用科学家岗位,推动成立了“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围绕秸秆深翻还田、免耕覆盖、低温腐熟、清洁供暖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技术瓶颈,加大联合攻关力度,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应用。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创新技术途径,强化收储运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秸秆农用水平、收储运专业化水平、秸秆利用标准化水平和市场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