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招商投资 > 建设基地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发展食用菌产业 小木耳撬动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1-09-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农村,温棚布满田间,吊满整齐的菌棒上长满黑木耳、金耳等。一筐筐鲜耳摆放在晾晒棚,一车车加工产品运往全国大市场,收货的喜悦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洋溢在村民的脸上。

  近年来,漳县县委、县政府抢抓被列为全省现代丝路旱寒农业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县的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全县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以点带面,小木耳做成大产业,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

  强化引导,政府全方位支撑

  漳县气候温润,土质肥沃,海拔落差较大,特别适宜食用菌的栽培和种植。县上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和地域特色,强化领导、科学谋划、重点推进,成立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食用菌产业发展方案。邀请到省内专家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四川绵阳等地的专家来县上调研指导,出谋划策,编制完成《漳县食用菌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按照“集聚集约、提质增品、转型升级”思路,由政府、企业、合作社合力拓展食用菌产业。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先后在漳县建立七个核心产区基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陇泰菌业农业科技种植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企业2家,培育当地金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携手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互通共享,形成政府培育基地、企业运作市场、合作社生产的模式种植食用菌,并配套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食用菌产业开辟“绿色通道”。

  创新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如何把小木耳做成一项大产业?漳县的做法是利用现代农业的理念快速推进,即,高起点、工厂化、大规模、园区化。今年,县上在三岔镇投资9000多万元,建成年产菌棒1000万棒生产线,为全县食用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县上加大培训力度,对食用菌合作社技术骨干、企业技术员、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劳动力、农民,举办食用菌培训班10期1022人(次),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全国食用菌专家赴漳县讲授技术,先后6次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农民240人,前往陕西杨凌等地培训考察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眼下,正是黑木耳采摘时节,石川镇占卜村种植的高原黑木耳迎来丰收季节。现代化木耳大棚和晾晒棚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眼,吊带菌棒上的黑木耳长势喜人,妇女们正在进行采摘、晾晒,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她们的脸上。

  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这一主题,着力开拓产业扶贫新路子。在甘肃省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引进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公司,通过政策支持、企业带动和协作帮扶,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占地50亩,总投资310万元,探索出“支部+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基地+‘三变’”改革新路子,按照“土地入股建基地、村集体资金入股驱动、企业带动建菌棚、结构调整育木耳”发展思路,24户群众以土地入股,石川镇9个村累计入股230.01万元。每村培养3名以上食用菌生产技术员,采取“保底分红”的科学利益分配机制,对土地入股的农户,每年每亩分红500元,对资金入股的村集体按每年不低于8%的利率进行分红。

  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新路子,以村党支部为引领,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为支撑,引进龙头企业,建成食用菌产业园,黑木耳吊袋棚发展到32个,菌棒由30万棒增加到70万棒,吸收当地农户到园区务工,每户能增收4000多元。今年,新建吊袋棚11个,吊袋棚增加到32个、晾晒棚20个,吸纳当地90名村民在园区务工。

  漳县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围绕“天下贵清、康养漳县”名片,全力打造食用菌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日产能10万棒的菌棒加工厂,完善产业链条。同时,合作社注册“金花池”、“漳东梦”等4个木耳有机产品认证。2年多来,全县食用菌产业通过提升技术、强化管理。在菌种研发、菌棒制作、种植管护上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通过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发挥出较好的品牌效应,走出一条食用菌产业扶贫开发深度融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