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招商投资 > 建设基地

从“贫中之贫”到“黄土生金”,阜平之变 变在何处?

发布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天气渐冷,在河北阜平县北果园食用菌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着,脱贫户杜玉明正在清点菌棒数量,并进行详细记录。

  “我们村离这三四十里地,为了种菇,一年中有8个月住在这。”杜玉明说,租棚种菇一年来,他纯收入10多万元。

  当被问及是否多年来一直种菇,杜玉明表示,其实,从结婚开始,他家里收入一直靠大枣。

  据了解,阜平是著名的大枣之乡。自2012年以来,因为大枣生有“烂果病”和外地枣的冲击,种枣收入一年不如一年。然而,苦于找不到更好的产业,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当地仍将大枣作为主导产业。尽管心里没底,杜玉明还是加栽了不少枣树。“从种到收,打药、除草、修剪,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年的收入还不够打药的钱,算上人工更是赔钱。”杜玉明抱怨道。

  2015年,严重的“烂果病”让杜玉明彻底对大枣“寒了心”。“再也不种了!出去打工也比这个强。”杜玉明把种枣的器具扔在了墙角。

  “寒心”的不止是杜玉明。当初选择的扶贫产业,多是建立在单户经营的基础上,抗风险能力几乎没有,这让许多种植户损失不小。

  为此,县里开了好几次“诸葛亮会”,干部一个村一个村看,寻市场、问百姓,四处找门路。阜平地处山区气候温凉,有丰富的菌棒生产原材料,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明显。

  那就种蘑菇!于是,当地引来龙头企业带着贫困户一起种蘑菇。企业负责建棚、品种、制袋、技术、品牌、销售“六统一”,农户负责栽培管理。被大枣“寒了心”的杜玉明,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开始包棚种菇。

  “从企业拿来菌棒,采下蘑菇按保护价卖给企业,稳妥赚钱。”杜玉明表示,这个暖心的营生很暖心。

  从“寒心”的大枣到“暖心”的蘑菇,阜平县实现了带贫产业模式的华丽转身。2019年,阜平县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等扶贫产业实现农民年收入9.8亿元,人均年收入5373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