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黄平县2020年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和长期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动“基地建设规模化、经营主体培育规范化、产销对接多元化、绿色产品生态化”四化建设,成效明显,采取如下措施:
1.推进基地建设规模化。贵州省按照标准园推进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以50万棒为一个生产单元,每一个生产单元做到“三通一平”、6个生产单元为一个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优势企业,多头并进,形成了多个特色基地,打造了“一社四家十五基地”,成立合作社1家,打造食用菌生产企业4家(其中龙头企业1家),种植基地15个,对其水、电、路、棚、库、房等基础设施进行优惠政策的配套安排,依法提供食用菌预冷贮库及加工车间建设用地。通过建设一批生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稻—菌、果—菌、林—菌”轮作等标准化高效种植模式,凝炼出浪洞食用菌产业园区等适宜本区域特点的标准化种植技术。
2.推进经营主体培育规范化。贵州省进一步加大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培育,引导规范化发展,支持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按照统一标准、技术、管理,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种植。大力推行“科学化”种植、“订单式”生产。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基础上,引导农户参与合作社经营,利益共享,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进行对接,推进菌种选育、栽培替代原料、精深产品加工等方面技术研究,加快推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和创新,为企业节本增效,创造经济价值。全县发展食用菌企业4家,其中,远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多年食用菌的研发、栽培、生产,有专业的生产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有成熟的生产工艺流程,有稳定的销售市场。
3.推进产销对接多元化。黄平县积极抢占省内市场、拓展省外市场,用好大数据平台,优化产品质量,深化系列加工实施联动销售,实现产销对接多元化,组建农产品销售工作专班,由专人负责食用菌销售工作统筹调度,市场风险的研判,帮助食用菌生产销售市场主体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随时跟进生产发展状况,在乡镇级由乡镇党委对本辖区食用菌销售负责,主动对接农产品采购商、帮扶单位一体同责,共同协助乡镇积极联系其他销售商,共同拓展营销渠道,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占领省内外市场,丰富配送内容,努力培育新的销售模式,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发挥供销系统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促进食用菌种植面积、品种、产量、上市时间等生产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精准对接,有效畅通销售渠道。
4.推进绿色产品生态化。黄平县加强食用菌生产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防治与监管,开展菌棒废料综合利用专题研究,形成“农业废弃物—食用菌—菌渣利用—种养业”的循环模式,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食用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要求,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推进野生和树菌共生食用菌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在槐花工业园区、浪洞远鸿食用菌产业园区建立菌渣、菌棒生物转化厂,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有机肥,有效解决了废弃菌渣、菌棒处置难题,同时,又增加了经济效益,避免直接焚烧菌棒废料或者随意弃置等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发生,实现废弃菌棒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据统计,2020年以来,黄平县食用菌种植完成种植3965万棒(亩),实现产值1.16亿元以上,解决就业人口2925人,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多人(次)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