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食用菌学院 > 培养技术

珍稀食用菌“牛舌菌”人工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牛舌菌是一种木腐菌,喜欢潮湿黑暗的生态环境,在云南的热带、亚热带雨林中,每年7~10月份,当气温上升到24℃以上,如连续降雨2~3天后,就可见到有牛舌菌。牛舌菌是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真菌,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其人工栽培的方法。

  一、 适合牛舌菌生长的条件。

  云南的气候好,四季如春,特别是这段时间,春暖花开,草长莺飞,适合种植牛舌菌。

  ◆营养条件。

  人工栽培可以选用壳斗科木屑较好,此外棉子壳,辅以麦麸、玉米粉、蔗糖等,亦可满足其营养生长对碳、氮的需求。

  ◆温度条件。

  牛舌菌的菌丝在9℃~30℃均可生长,以25℃~27℃最为适宜;发生温度为18℃~24℃,以20℃~23℃最适。牛舌菌分化无须低温或变温刺激。

  ◆水分条件。

  在自然界中子实体多在雨后空气湿度较大时大量发生。菌丝生长在含水量38%~95%的木材上均适应。

  ◆空气条件。

  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较充足的新鲜空气。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导致子实体畸形。

  ◆光线条件。

  要特别注意的是菌丝应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如果暴露于明亮光线下,气生菌丝会枯萎、倒伏。子实体的形成需要散射光,光照充足时,菌盖才会出现美丽的鲜红色,光照度一般800勒克斯以上较适宜。

  ◆土壤的酸碱度条件。

  牛舌菌能耐受较低酸度,菌丝体生长的pH为4.4~6.4。

  二、牛舌菌母种制作技术。

  ◆母种制作。

  (1)菌种来源。

  可以采集野生牛舌菌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也可向科研部门引进母种转管扩接。

  (2)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5.8~6.2。

  配制按常规装管、灭菌。冷却,排成试管斜面。

  (3)转管扩接。

  牛舌菌无论自己分离获得的母种,或是从其他制种单位引进的母种,均因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因此,一般对分离获得的一代母种,都要进行扩大繁殖,即选择菌丝粗壮、生长旺盛、颜色纯正、无感染杂菌的牛舌菌试管母种,进行转管扩接,以增加母种数量。

  每支母种可扩接30~40支子代母种。生产上供应的多为子代母种,它可以进行再次转管扩接,一般每支可扩接20~25支,但转管次数不应过多。因为菌种转管次数太多,菌种长期处于营养生理状态,繁衍受到抑制,势必导致菌丝生命力下降,营养生长期缩短,子实体变小,肉薄,朵小,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母种转管扩接一般以3次为适,最多不得超过5次。

  接种后,置26℃左右培养,8~12天菌丝长满斜面即为子代母种。菌丝初为白色或浅黄色,后转浅红色至朱红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常用的培养配方为杂木屑75%,麸皮22%,蔗糖1.5%,石膏1.5%,含水量65%。

  (2)培养基配制方法。

  按比例称取木屑或棉子壳、麦麸、蔗糖、石膏粉。先把蔗糖溶于水,其余干料混合拌匀后,加入糖水反复拌匀。棉子壳拌妥后,整理成小堆,待水分渗透原料后,再与其他辅料混合搅拌均匀。检测含水量,一般掌握在60%~65%,灭菌前pH6.5~7.5。

  (3)装料。

  原种多采用750毫克广口玻璃瓶。栽培种可用聚丙烯塑料菌种袋。培养料要求下松上紧,松紧适中。装瓶后也可采取在培养基中间钻一个2厘米深、直径1厘米的洞,可提高灭菌效果,并有利于菌丝加快生长。装瓶后用清水洗净、擦干瓶外部,棉花塞塞口,再用牛皮纸包住瓶颈和棉塞。

  (4)灭菌。

  木屑培养基灭菌以0.152兆帕压力,保持2小时。棉子壳培养基,高压灭菌应保持在2.5~3小时。棉子壳含有棉酚,有碍牛舌菌菌丝生长,因此在高压灭菌时,可采取3次间歇式放气法排除有害物质产生的气体,确保菌种的成品率。

  (5)接种培养。

  灭菌冷却至常温,按无菌操作规程接入母种,在25℃~27℃条件下培养,菌丝长满全瓶即为原种,再经扩接1次即为栽培种。

  三、牛舌菌的栽培技术。

  牛舌菌栽培方式以熟料袋栽或瓶栽,室内外房棚出菇为适。具体方法如下。

  ◆栽培季节。

  温度恒定在18℃~24℃、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有利于长菇。牛舌菌一般在满足其适宜生长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均可栽培。通常在早春接种,春末和初夏季节出菇。

  ◆培养基配制。

  栽培原料为壳斗科栲树、米槠等木屑,辅以麸皮或米糠、玉米粉、蔗糖、碳酸钙。若用非壳斗科阔叶树的木屑,还应准备一些橡树单宁(栲胶)配合。常用配方有以下几种。

  ①杂木屑80%,麦麸15%,玉米粉3%,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1~1.3, pH5~5.6。

  ②棉子壳40%,黄豆秸20%,杂木屑20%,麦麸18%,蔗糖1%,碳酸钙1%。

  栽培袋采用袋17厘米×34厘米的聚丙烯袋,或广口玻璃罐头瓶(525克)。配料→装袋(瓶)→灭菌,按常规操作。

  ◆接种培养。

  灭菌后的培养袋或瓶,待冷却到28℃以下时进行接种。袋栽的打开袋口或不开口在袋头侧面打一接种穴,接入菌种。瓶栽在瓶内料面打一接种穴,接入菌种。每瓶750克的菌种可接30~40袋(瓶)。

  接种后置于培养室内排架培养。室温控制在24℃~25℃,不超过28℃,不低于15℃为宜。室内应避光,干燥,空气新鲜。

  ◆开口诱基。

  菌袋或菌瓶经过30~40天培养,菌丝长满后可搬到菇房棚内上架,竖式排放。同时将袋口打开,薄膜拉直。瓶栽的将覆盖膜揭开,换上牛皮纸套筒,并喷水于空中和袋口或套筒纸上。这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温度保持20℃~22℃,保持空气新鲜,并给予散射光照射,以诱发原基出现。

  ◆出菇管理。

  开口通风增氧后,培养基上涌现白色块状凸出的原基,并逐渐长成舌状子实体。子实体发育阶段,房棚内温度23℃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90%~95%。

  加强通风换气,排二氧化碳气体,并给500~800勒克斯光照,促进子实体正常生长。

  ◆采收与加工。

  牛舌菌子实体菌盖平展后有大量孢子释放时就可采收。采收太早影响产量,采收太迟,菌管分离,色泽变成深褐色,影响产品质量。

  采收后的牛舌菌,除就地鲜销外,还可干制后外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