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食用菌访谈

香菇的最早栽培地

发布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最早记载香菇人工栽培的是西晋的大文学家张华(232-290),他在所著《博物志·异草木》中有曰:“江南诸山群中,大树断倒者,经春夏生菌谓之椹,食之有味,而每毒杀人。”张华记下了长江以南在晋代(265-420)乃至更早时人工砍树种香菇的情况。“椹”即“蕈”的同音字(方言),全中国惟我市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称菇为“蕈”。

  与张华所记对应的是《山蔬谱》,有曰:“永嘉人,以霉月断树,置深林中,密斫之,蒸成菌,俗名香菇,有冬春二种,冬菇尤佳。”这段文字所记为浙江菇民的香菇砍花法栽培。时间为隋朝(581-617),因为在龙、庆、景三县中,龙泉建县最早,亦在唐乾元2年(759年),此前这三县均属永嘉县。到唐时 (618-907),改名为温州治;明、清为温州府。《山蔬谱》将龙、庆、景菇民写为“永嘉人”,是为常理。

  张华和《山蔬谱》作者不详,但其证明了浙江人在1800年前已开始栽培香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此时是靠孢子的自然繁殖,“密斫之”是砍花的形象记录。意思是在树皮上密密地砍上疤口,让香菇孢子于其上自然萌发成菌丝后,长香菇。

  庆元是我国历史上菇民人数最多的县份。菇民信奉吴三公为菇神,吴三公于宋建炎四年(1130)三月十七日出生,因排行第三,后人尊称其为吴三公。在离县城20公里处有西洋殿——中国最大的菇神庙,由龙、庆、景三县菇民集资于光绪元年(1876)建成,专门祭祀吴三公。

  庆元县龙岩村位于龙、庆、景三县相交处,可谓“鸡鸣三县”,与三县县城距离分别为60至70公里,正在江浙二省最高峰——凤阳山和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1993年11月,国际热带菇类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张树庭先生来庆元参加香菇国际会议期间,曾为吴三公祠题词:“香菇之祖”。这个题词现以石碑置存于龙岩村的吴三公祠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