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食用菌专题

夏季代料栽培香菇出菇管理措施

发布时间:2020-08-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代料香菇栽培具有段木栽培难以比拟的优势,是目前栽培香菇的主要方式。夏季香菇价格高,栽培香菇经济效益好,但由于气温高、温差小,不是香菇栽培的适宜季节,因此香菇栽培风险高。夏季代料栽培香菇的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温、保湿、拉大温差。现以具有内外双遮阳系统大棚为例,介绍夏季代料栽培香菇出菇阶段管理措施:

  1 脱袋期

  菌丝满袋刺孔后菌棒表面逐渐由白色转变为褐色,后期开始出现瘤状凸起,这时就可以进棚脱袋。

  1.1 菌棒摆放要求

  夏季菌棒营养供应充足,稍有震动就容易形成菇蕾,因此摆放菌棒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如果菌棒所受震动较大,会快速现蕾并遍布菌棒表面,后期因营养供应不足,使菇柄细弱,菇盖开伞早、小而薄、质量差。

  1.2 温湿度管理

  夏季代料栽培香菇,脱袋进棚时间在4月,这时温度、温差适宜,但空气相对湿度低,因此需早晚或采菇后向菌棒和地面喷水,补充菌棒蒸发的水分。

  1.3 加强通风

  第一潮菇蕾较多,呼吸旺盛,需要大量新鲜空气。这一阶段,白天一定要增加通风次数,早晚延长通风时间,保证棚内新鲜空气充足。当棚内氧气不足时,长出的香 菇子实体柄长、盖小而薄,商品价值低。

  2 出菇期

  脱袋后,在温度、湿度比较适宜的条件下,5d左右,菌棒表面就出现白色裂纹,1~2d后,幼小菇蕾在星状裂纹中心长出,再过2~3d即可采收。夏季水分、通风管理十分重要,否则香菇品质差,收益低。

  2.1 出菇模式

  脱袋后,根据具体情况,菌棒可以采取覆土式、斜插式或者层架式出菇。

  2.1.1 覆土式

  棚内地面整平后,按照两个菌棒长度为厢宽做厢,厢长根据棚的大小可长可短。在厢上将菌棒一个挨一个排紧,一厢排好后,用沙壤土覆盖菌棒,菌棒间的缝隙填紧 填实,四周用沙壤土围住,只露出菌棒上表面,最后用水把菌棒表面冲净。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菇。厢与厢之间留步道。该方法容易保湿,菌棒温度与地表温度相同,出菇品质好,缺点是大棚利用率低。

  2.1.2 斜插式

  利用3~4cm宽的木条或木棒和铁丝在棚内搭建宽1.3 m、高0.3 m,长度因棚而异的架子,菌棒一端接地,中上部斜靠在铁丝上,每隔7~8cm摆放一个。晴天早晚喷水保持菌棒湿润,利于菇蕾扭结。该方法比较容易保湿,菌棒温度接近地温,大棚利用率较高,但是通风频率较高,喷水次数较多。

  2.1.3 层架式

  架子搭建要求底层离地30cm,层与层间隔30cm,共5层,架宽度60cm,长度以摆放菌棒方便为宜。菌棒间隔6 cm摆放。菌棒摆放好后,晴天每天喷水4~5次(每次把菌棒喷湿即可),通风3~4次。该方法大棚利用率高,但是通风频率高,喷水次数多,尤其是上层菌棒失水快,更要增加喷水次数。

  2.2 水分管理

  菇蕾生长期间需大量水,要保证水分供应,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可以根据气温情况及菇棚特点在四周、地面、菌棒上多次、少量喷水,为香菇生长提供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采菇前3~4h不宜喷水,采菇后要及时喷水,促进菇蕾生长。

  2.3 通风管理

  出菇期菇蕾多,呼吸旺盛,需氧量大增,除了保持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外,氧气是否充足对香菇的品质影响较大。在保证空气相对湿度的前提下,每天通风3~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同时延长早晚通风时间(1h左右),以保证棚内空气新鲜。

  2.4 降温措施

  夏季7月气温超过30℃,棚内白天气温快接近30℃,香菇生长快、开伞快,伞盖薄,香菇品质差。只有降低温度,才能降低香菇生长速度,改善香菇品质。具体措施有,白天11∶00-15∶00在棚外喷水降温,晚上大通风降低棚内温度,棚内喷雾水降温等。

  2.5 采收标准

  香菇子实体长至七八分熟时就可以采收,即当菇盖展开、菇盖与菇柄连接处的菌膜变宽变薄时就可以采收。由于气温较高,香菇堆放发热容易开伞,采收后要立即分级装筐,放入4~6℃冷库中储存,及时销售。

  3 恢复期

  这一时期是菌丝为进行下一次菇蕾扭结恢复活力和重新积累营养的休整阶段。由于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快,既要防止菌棒失水收缩变硬难以形成原基,也要防止喷水过多通风不及时出现菌棒感染烂棒现象。这时要每天早晚各喷水10~20min,中午高温时段地面喷水降温,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喷水过后及时通风,保证棚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这一阶段为1~2周,使菌丝得到足够的休养生息,积累充足的养分,为下潮菇打好基础。

  4 注水期

  菌丝恢复期结束后,要利用有利天气条件抓紧时间注水。第一潮菇一般不需要注水,防止刺激过强原基形成过多。第一潮菇采收结束经过恢复期后,就可以注水,准备出第二潮菇。

  4.1 注水要求

  注水时要尽量利用气温下降、阴雨天等变化带来的有利条件,把握时机及时注水,为香菇原基形成创造比较适宜的温差和水分条件。注水时要把握注水量,首次以不超过菌棒最初质量为宜,以后逐渐递减。注水过多会造成因菌棒内菌丝缺氧抑制菌丝呼吸而烂棒。

  4.2 振动催蕾

  由于气温较高和温差不足,影响原基形成,所以注水过后,没有及时出菇,要振动菌棒,促进菌丝扭结,尽早出菇,否则水分积聚在菌棒内部时间过长也会烂棒。振动方法:用略有弹性的棒状物(如废旧轮胎绑在木棒上)敲打菌棒,以不打破菌棒表皮为宜,使内部菌丝断裂,重新愈合扭结形成原基。

  4.3 通风管理

  注水后,要及时通风提供充足的氧气,增强菌丝活力。在通风增加棚内氧气含量的同时,要做好防高温、保湿工作。具体做法:晴天,白天气温高,小通风即可,每次十几分钟;晚上气温低,可以大通风,每次半小时以上;阴雨天延长通风时间。保证棚内氧气充足,昼夜有5~10℃温差,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

  4.4 降温补湿

  出菇后期,气温逐渐升高,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快,尤其是七八月份,高温干燥难以形成菇蕾,降温保湿显得更加重要。这时白天降温的最好办法是在棚外表面铺设水管喷水降温,保证棚内温度在30℃以下,不能超过35℃;棚内地面要多次少量喷水,保持地面潮湿,提高棚内空气相对湿度。

  5 常见问题与对策

  5.1 烂棒

  香菇烂棒是香菇栽培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发病原因有多种。注水后不出菇,内部菌丝缺氧窒息死亡,会引起烂棒;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高、温度高、通风不及时导致菌丝活力下降,杂菌等乘机侵染也会引起烂棒。早发现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手段。预防措施是,注水量不要过多,注意观察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出菇;棚内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绿霉感染初期,雾喷绿霉净加强通风可以控制,细菌感染在感染处撒石灰控制;感染严重的菌棒要及时清理,防止蔓延。

  5.2 出菇难

  出菇少或几乎不出菇的主要原因是原基形成的内外条件不具备,比如气温高菌丝活力差、温差小刺激弱和空气相对湿度低等。解决办法是通过改进设施和管理措施为香菇生长提供适宜温度、温差、湿度等条件,提高菌丝活力,振动菌棒,人为促进菇蕾形成。

  5.3 品质差

  出菇时菇蕾密集,开伞早、菇盖薄、菇柄长,子实体品质差。这种情况多见于头潮菇,原因是脱袋摆放时菌棒受到振动过大,喷水过早,又加上气温比较适宜,现蕾太多,营养及氧气供应跟不上,导致局部菇蕾在逆境胁迫下提前成熟,这与作物种植密集时幼苗细高黄弱的现象类似。解决办法是头潮菇出菇前菌棒避免振动,菇蕾形成前在地面少量喷水,调节空气相对湿度,菇蕾长大时开始喷水。如果非菇蕾密集出现菇开伞早、盖薄、柄长,可以通过通风、喷水等降温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一现象。

  6 其他注意事项

  6.1 菇棚搭建要求

  夏季栽培香菇菇棚选址十分重要,菇棚周围没有密集的高大建筑物,通风良好。菇棚长20 m、宽6 m、高2.8 m,棚与棚间隔3 m以上,有利棚内外空气流通,保证棚内空气新鲜。

  6.2 品种选择正确

  香菇属于变温结实性食用菌,10℃左右的温差有利于菇蕾形成,大多数品种在20℃左右均可以顺利出菇。夏季温差小、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菌丝活力下降,出菇困难。因此,夏季栽培香菇一定要选择高温出菇品种,抗缺氧能力较强的品种。

  6.3 培养料配方合理

  培养料配方比例合理,pH适宜,菌丝体内分解酶活性强,养分转化吸收快,菌丝强壮,抗逆性强。

  6.4 水源有保障

  香菇出菇期管理耗水量大,尤其是夏季出菇降温增湿主要用水调节,因此水源条件要好,用水要有保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