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深圳,从上海到重庆,全国各大城市的餐桌上,以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所产的食用菌为原材料的多种菜式深受众多食客青睐。
栽培规模0.32万亩,年产量13.5万吨,实现收入9.54亿元,杏鲍菇市场份额占全省的35%、全国的16%,从2012年第一家菌企入驻园区开始,到如今拥有食用菌及链条企业、种植大户22家,蓬溪县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
近年来,园区以食用菌和蔬菜产业发展为主线,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引进培育智能化、工厂化的市场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参与科技研发、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全产业链发展,走出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傍身 规模居全国前列
金秋时节,菌菇飘香。在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的四川琪英菌业有限公司,工厂内硕大紧实的杏鲍菇肆意生长,整齐码放在高高的层架上,煞是壮观;工人们各司其职,在各条生产线上劳作。公司日产杏鲍菇120吨、鲜蛹虫草50吨,销售网络遍布北京、新疆、湖南等23个省(市、区),年产值达5.2亿元,被评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发展食用菌产业,园区始终将科技作为“硬核”支撑。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建立了农业科技“院县合作”机制,以农科院、县农业农村局、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组建了食用菌专家大院,柔性引进食用菌专家8名,指导应用食用菌栽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构建了面向市场、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合作创新平台。
在专家指导下,3个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投入生产,园区菌菜良种覆盖率高达98%;香菇层架式栽培、秀珍菇工厂化栽培温湿度控制等新技术、新设备已在园区全面推广。
科技的力量同样在向产业链的后端延伸。园区内,秸秆综合利用、菌渣综合利用、沼液灌溉、绿色防控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和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并建立起生产档案、产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制度,园区主要经营主体和农产品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目前,园区共有杏鲍菇、虫草花等食用菌品种16个,全国最大的虫草花工厂化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的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也坐落于此,产业规模已居全国前列。
2021年1月,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今年,园区以全面提升为抓手,正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完善链条 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园区蓬溪菌香缘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奶菇即食零食在加工生产线上完成深加工,即将被送往各大超市。过去,园区食用菌以鲜销为主,如今,正在大力发展食用菌即食食品、调味品等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值和效益,推动向鲜品和加工产品并重发展方向转变。
种得出、能加工,还要卖得好,农户和企业才能拿到真金白银。为此,园区成立食用菌产业化联合体,22家企业共享生产技术、运营、销售等资源,琪英菌业已打开东南亚市场的大门,绿然集团也悄然进入欧盟市场,园区食用菌产业已占领全国23个大中城市市场。
目前,园区建有冷链物流中心1个,琪英、鑫中宇、绿然等企业已自建冷冻(藏)储存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车,或外包物流业务;建成塑料包装厂1个,自行生产食用菌包装所需泡沫箱,有效就近解决园区食用菌企业产品包装问题;建成园区集中供冷供热项目1个,有效解决园区企业能耗需求,规避食用菌企业环保风险。
产村相融 新村处处有笑颜
作为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食用菌种植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是蓬溪县天福镇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众多村民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在利益联结机制的保障下,干得好、赚得欢。
园区管委会和食用菌企业共同出资600万元,设立食用菌创业基金,通过无息借款给有意向的农民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个,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吸纳农民工就近就业近1000余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280余人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的同时,园区坚持以全域推进园区建设为统领,坚持“产村相融、镇园结合、绿色发展”,聆听园区百姓心声,实现他们迫切的愿望。
在园区管委会办公区旁,是一栋栋新修的白色楼房,房前屋后是村民自家的小菜园,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天福镇镇长金成志介绍,这是长坪狮山新村聚居点,共安置农户222户、724人,有劳动力455人,实现“能聚居、能致富、能留住”。站在“十四五”的全新起点,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这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园区预计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0.4万亩、产量突破14万吨、产值突破12亿元,增幅10%以上;围绕良种推广、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主体培育等工作,实现从“脱贫产业”到“富民产业”的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