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平台动态 > 政策法规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负责人就《“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规划》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2-02-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农业农村国际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为加快培育农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国际合作发展指明了路径和方向。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规划》,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就《规划》制定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问:《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国际合作在多双边交流、对外贸易投资、科技合作、对外援助和全球粮农治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农业农村国际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农村国际合作提供了发展空间;区域及多边竞争与合作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粮农治理等全球性问题持续引发关注,为农业农村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农业走出去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农业科技关键领域仍存在“卡脖子”技术短板,还存在原始创新不足等突出问题。

  为顺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抓住今后五年的发展机遇,克服风险挑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总体要求,立足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我们组织编制了《规划》。《规划》旨在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国际合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进一步明晰今后五年农业农村国际合作的空间布局、市场布局和产业布局,明确对外合作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进一步发挥对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作用和对市场主体的引领作用,构建农业农村国际合作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问:“十四五”我国农业农村国际合作有哪些目标和重点任务?

  答:“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国际合作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五新”。

  合作机制取得新突破。与更多国家商签部门间农业合作协议,用好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合作平台,加强与重点合作国家和区域间农业发展规划的对接,丰富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多双边合作机制在促进农业农村国际合作中切实发挥作用。农业国际贸易形成竞争新优势。通过加强农业贸易预警救济工作体系建设,推动完善农产品进口调控政策体系,开展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认定和建设,完善出口促进公共服务,做好WTO、自贸区等农业领域多双边贸易谈判,落实RCEP等农业领域优惠贸易政策安排,推动农业贸易政策进一步协调等,推动农产品出口加速由价格优势向质量、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优势转变。农业对外投资经营呈现新局面。充分发挥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出台支持政策,新建及完善一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探索建设农业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和农业服务贸易联盟,争取农业对外投资规模平稳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效。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重点国家合作,新建或提质升级20个左右多双边国际联合研究平台,用好“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GLAST)”等机制,加强在基础研究、前沿交叉学科方面的国际联合攻关,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为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科技支持。全球粮农治理参与能力实现新提升。深化与FAO等国际组织合作伙伴关系,围绕粮食减损、数字农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土壤健康等设置议题,推动我国在全球粮农治理中影响更加广泛。

  此外,我们还将配合牵头部门继续做好农业领域对外援助工作,研究提出援外工作计划,推动建立中非、中拉现代农业技术示范交流培训中心等,提升援助综合效益,精准助力农业走出去,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

  问:在推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了哪些实招硬招?

  答:农业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304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2%,首次站上3000亿美元台阶。其中,出口8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进口21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十四五”时期,将从三方面促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农业贸易促进平台建设。以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为抓手,培育一批外向型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骨干主体,在国际认证认可、应用国际标准、品牌培育、国际营销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出口农产品质量效益提升。充分发挥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载体作用,加强出口促进政策创设,引导外向型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和提质升级。鼓励各地对标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标准,自主认定一批出口基地,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引导有条件的出口企业在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出口农产品“海外仓”。

  创优农业贸易发展软环境。加强贸易政策宣介,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运用好RCEP等自贸区优惠贸易政策安排,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推动减少涉农产品非关税壁垒,推动农产品国际标准互认,提高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依托海南自贸港和自贸试验区平台,探索开展农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压力测试。推动在农业贸易领域开展调整援助试点。加强农业贸易预警救济工作体系建设,有效发挥专家团队作用,跟踪分析农产品贸易领域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做好分品种研判,强化科学决策支撑。

  优化贸易促进公共服务。建好用好农产品出口促进公共服务网络,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外贸政策规则解读、银企对接、市场形势分析、国内外展会信息等综合服务。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国内外精品展会,线上线下多渠道推介优势特色农产品。设立境外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推动更多区域特色农产品进驻。开展出口农产品品牌商事认证,提升出口产品美誉度。用好外贸领域商协会渠道,开展农产品贸易对接、品牌推介、信息交流等活动。

  问:《规划》为什么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服务贸易”?

  答:《规划》围绕培育农业服贸业态提出了系列举措,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农业是服务贸易的重点和特色领域。当前国际服务贸易高速发展,2010年以来全球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速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两倍,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为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我国于2016年成立了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2018年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升级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出席了近两届服贸会,做出了“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等重要论断,宣布了一系列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作为服务贸易重点内容之一,发展农业服务贸易已明确列入《“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国家规划文件。

  另一方面,发展农业服务贸易将带动我国优势产能走出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发展农业,努力提升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对我国农资农技、产能服务等有了更大需求。推动农业服务贸易发展,有利于企业拓展长期稳定的境外销售渠道和客户,带动国内农资、农机等优势产能和配套技术输出到“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提高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服务业已具备良好基础,农业服务贸易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窗口期。从国内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市场主体实力不断增强、模式不断丰富,为农业服务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全国各类农业服务组织超过95万个,累计服务面积超过16.7亿亩,为7800万农户提供了生产咨询等多种专业服务,覆盖生产、流通、消费整个产业链。从国际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都面临缺人手和从业人员老龄化、素质不高的问题。农业服务贸易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支持,既可以节约农业人工投入,又可以实现高新技术的“进村入地”,是解决全球农业“缺人”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问:《规划》特别强调要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化农业科技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为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一直以来,我国通过资源交换、人才培养、联合攻关等途径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为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四五”期间,农业科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总体指示,围绕我国农业科技短板弱项和全球共性挑战,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协同创新能力;围绕“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加快推动优势农业科技“走出去”,加强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和引领多边合作,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影响力。通过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开放合作,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问:“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全面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四五”围绕全球粮农治理将在哪些方面着重发力?

  答: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深远,自然灾害频发不断,国际市场波动加剧,不少国家特别是非洲极度贫困的国家仍然深陷缺粮挨饿的困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对我国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通过多边农业合作,向世界分享在粮食安全、减贫、乡村发展、南南合作等方面成功经验,更好地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在以下四方面着重发力:深化与国际粮农机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引导农业全球治理议题议程,贡献中国智慧;深度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提供中国方案;积极履行对外承诺,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问:如何保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答:规划的生命力在于科学宣讲和有效执行,为确保《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落地,我们确定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强党的领导,这是规划落实落地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党的领导,农业对外合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治引领、把稳前进方向,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农业对外合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二是要完善政策措施,这是规划落实的基础。例如农业走出去,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更需要政府保驾护航,要加强财税、融资、保险、通关等政策创设和落实。例如农产品出口,需要打造国内农产品贸易载体、创新农业贸易业态模式,强化智库建设。三是要健全工作机制,这是规划落实的载体。农业对外合作工作要强化部门间协调,发挥好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用好农业外交官力量,构建起上下一条线、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加快人才培养,这是规划落实的主体。强化外事、外经、外贸和援外人才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农业外派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外交官队伍任内业务培训,积极向国际组织推送优秀国际职员和初级专业官员。五是要加强组织实施,这是规划落实的保障。强化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测评估,加强对重点项目、关键环节的调度指导和绩效评价,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任务部署,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完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