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张金河的香菇温棚无人不知,2011年开始,他选择移民村发展香菇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为银川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带领欣荣村100多户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014年11月底,张金河率先在生态移民地区引进第一家菌菇工厂化生产线,建成欣荣村菌菇种植示范基地。但由于技术难题,第一次尝试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益,首批试种的20万棒香菇产量只有正常菌棒的三分之一,一时间,张金河心中打起退堂鼓。
“实干为先、变字为要”是张金河的人生创业信条。为了实现三产融合发展,2019年,他又在兴庆区月牙湖乡生态移民安置点建设面积为300亩的食用菌产销一体化综合园区,完成高标准大跨度拱棚建设55栋,引进菌棒生产线两套,建设食用菌食品深加工车间2200平方米,力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吸纳更多建档立卡户就业致富。
种植食用菌多年,张金河拥有很多“金点子”。从木屑的选择、成分配比,到温度控制、淌水方式,再到引种、扩繁技术,他都引领银川香菇产业创新发展。在其基地接种室里,他出人意料地为菌棒搭建专属房间,高大宽阔的温室里,无数张透光、保热的精品PO膜将空间分割成一间又一间小房间,每间房间中能够放置6000棒菌棒。
在2017-2019年间,他逐步提升园区设施装备、智能化管控、生产能力硬件水平,同时,借助银川市科协搭建的福建专家宁夏行活动平台机遇,聘请福建省古田县为民食用菌研究所教授陈为平在欣荣园区进行设施拱棚赤松茸栽培技术试验,2019年,又积极开展赤松茸技术研究,在赤松茸关键技术体系上实现突破,为菌菇大田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技术探索和尝试,赤松茸设施栽培取得成功,亩均产值多达3万元,此项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园区废弃菌棒及周边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为基地菌菇蔬菜有机循环找准新的发展模式。
多年来,张金河依托“田间学校”大力开展农业培训,重点培训瓜菜、菌菇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拥有多项科技成果和国家专利,而种植技术的突破,也是院校专家和移民群众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