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平台访谈 > 名人访谈

上海永大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标:勇闯大上海 打造“菌菇王国”

发布时间:2021-11-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上海,有这么一位永泰人,他有别于大部分的永泰乡贤,到上海不是从事香菇木耳等干货买卖,而是在大都市培育起了食用菌。他就是“菌菇大王”——黄国标。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食用菌数量和品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黄国标,1965年出生于永泰的一个偏远村落——斗湖。从永泰富民食用菌厂的掌舵人到如今上海永达菌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与菌菇结缘了31个年头。

  “1989年,我在县里成立了富民食用菌厂,从此开始接触菌菇。1991年,香菇生产量就比较多了,随即出现销售的问题。”内销饱和,如何让香菇更好地销出去?黄国标很快转变了销售方向,这回他准备让自家的香菇走出国门去。

  来了兴趣,有了思路,黄国标很快就开始寻求对外出口之路,并建立起了永泰县第一家香菇保鲜库,迎来了事业上的小高峰。

  1998年,考虑到山区交通不便,黄国标将香菇厂搬到了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地方,黄国标开始了他“菌菇王国”的缔造之路。

  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2001年,黄国标在上海宝山区建起了自己的菌菇厂,并成立了超大(上海)食用菌有限公司,此后,黄国标的事业也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工厂面积从小到大,产品种类由少变多,出口渠道由单一到多元,生产技术从人力到机械化。在这个过程中,黄国标边学边做,顺应着市场的需求,一点一点地实现着自己那个“让一朵香菇走向世界”的梦想。

  走进黄国标的“菌菇王国”,抬眼望去,一座座现代化设施农业厂房映入眼帘。细致地产业分工、高端的机械化程度,以及良好的生产环境让人惊叹。在加工厂房,记者看到,在机器的转动下,从灌料、打包、封口等程序全部采用自动化,整个生产线只需两三个人操作,不但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输出,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多年来,黄国标在扩大菌菇规模的同时,也紧跟着国家的号召,立足科技农业,促进生态循环,探索开发了稻田秸秆生产菌包技术,实现了食用菌生产原料本地化就地取材,将宝山区的农林废料加工成菌菇生产的培养基,实现“点草成金、变废为宝”。

  “这里面用的是稻草、树枝,这是城市绿化的废弃物、农林废弃物,我们把它转化变成菌丝,变成菌菇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黄国标说。

  在占地28亩的堆场,记者看到,打捆好的秸秆包和树枝高高垒起,加工房内,一捆捆秸秆、树枝被放入机器内粉碎。据统计,一个小时就可粉碎树枝20吨,一天可粉碎40吨稻草秸秆。每年可消耗宝山区域内大部分修剪下的城市绿化树枝以及50%的水稻秸秆。黄国标说,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接下来,他还将继续改进技术,以提高农林废弃物的生物转化率,力求通过更短的食用菌培养生长周期增加大棚种植的周转率,让种植户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目前,黄国标的公司已在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国内的东北地区、浙江、安徽、河南一带建立菌菇生产基地数十个,打破了食用菌种植的季节局限性。产品种类也从单一到多元,出口地遍布全球五大洲。

  黄国标因菇立业,因菌成就“创业梦”。从公司创立伊始,他就坚持要走“产、学、研”联姻共发展的道路。多年来,他先后与上海市农科院、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研发部门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动力。目前,公司已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新品种金针菇、香菇、灵芝、毛木耳、秀珍菇等中试、示范及精准化栽培模式的展示工作。并于2019年成功合作研发了灰树花新品种,成为了国内尝试灰树花培育获成功的企业。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其链条也在不断延伸。目前,在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帮助下,黄国标公司已建成以食用菌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展示食用菌生产演变史,食用菌与人和环保等多主题相关科普知识。

  2019年12月,黄国标的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永大菌业有限公司。从曾经的10亩地到如今的308亩,看着自己三十多年来“打下的江山”,黄国标感慨万千。他说,在创业的道路上,即使是传统的产业,只要不断地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