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平台访谈 > 专家访谈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致力于食用菌科研工作 只为让种菇人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1-07-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张金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专家。
张金霞从事食用菌研究40余年,是我国食用菌科学技术体系建设的领航者和奠基者。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制(修)定国家(行业)标准20项,出版食用菌专业著作39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项。就是这位科技硕果累累的科学家,带着她心爱的蘑菇,扶贫攻坚30余年。

三十余年持续扶贫,走遍生态贫困区
几十年来,张金霞在认真做好科研的同时,一直在扶贫路上。她扶贫工作始于1987年,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南永顺,教授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使永顺试管种污染率从96%下降到零。之后又积极参加了1994年开始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90年代前,她亲笔回复菇农技术问题信件600多封。中央“十三五”全面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作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她扶贫工作任务更重了。她组织体系专家开展产业扶贫,身先士卒,深入生态连片特困区开展全产业链的技术扶贫。
从业年间,张金霞走遍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燕山-太行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大别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和甘肃舟曲、川藏高原的雅江、亚东、新疆伊犁的察布查尔等贫困县培训和指导食用菌生产。她在每年食用菌栽培关键时期(3-4月和10-11月)都集中安排时间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仅2019年3-5月间,她先后到河南灵宝和许昌、湖北郧阳、广西贺州、甘肃舟曲、贵州毕节和剑河、陕西紫阳、河北平泉等11个贫困县工作56天,一线指导菌种生产、栽培管理、保鲜加工和菌渣利用。并指导政府的产业规划制定、生产模式选择和技术路线设计。
戒除浮躁、务实工作,扎扎实实扶贫脱贫
平泉作为燕山-太行山山脉的贫困县,发展食用菌30年,90%以上是规模适度的农法生产。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看到域外的大上快上,迅速的规模扩张,不少领导和群众坐不住了,纷纷找到她探讨。有的说要迅速扩大规模,有的主张要上大型工厂化生产。她充分理解业内同仁的心情,也更加务实。她认为,我国食用菌经历了40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规模性增长向提质增效型增长的产业经济转型期,必须以产品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提高为前提开展生产。她和大家共同分析了平泉发展食用菌“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天时”是更适合优质食用菌生产的冷凉的气候,“地利”是周边丰富的生产原料和近距离的北京、天津等消费市场,“人和”是多年积累形成的领导共识和群众生产基础。这“天时、地利、人和”是平泉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的法宝。为此,她建议平泉仍农法栽培、夏季菇、单元适度规模生产模式为主,通过品种更新,菇棚改造,增设双层遮阳网、水帘、风机、菇架等,开展夏季香菇优质增效的技术集成示范。十几年的努力,平泉香菇已成为我国夏季优质香菇的代名词,平泉成为我国香菇生产效益最高最稳定的产区。
脚踏实地俯首深耕,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张金霞带着她心爱的蘑菇,不仅支持了大江南北以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贫困县,更是脚踏实地,俯身深耕,常驻贫困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2018年以来已驻平泉工作400天以上。2016年以来,她带领团队连续为贫困县平泉进行食用菌菌种质量全面抽检,发现菌种老化退化是导致单产持续下降的主要问题,菌种也成为当地菇农最大的心头之患。从此,让菇农用上放心的菌种成为她扶贫技术研发的目标。她带领团队反复实验,不断总结、完善,形成香菇菌种质量控制技术,试制菌种,先实验后推广,达到棒单产提高15.3-25%,优质菇率提高24%,纯利润增加0.9-1.35元/棒,年生产5万棒的农户生产者即可增收4.5-6.75万元。这一技术已被列为当地主推技术,为平泉菇农增入添动力。
扶贫路上艰苦奋斗,不忘初心服务人民
多年来,张金霞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没有8小时工作制,每次扶贫出差,几乎都是白天工作,夜间赶路。从办公室出发到六里桥乘长途汽车到平泉要6.5-7小时,租用车辆往返需要2000元以上。为了节约时间和财政资金,这么多年她一直拼车往返。平泉当地多次提出派专车接送,可她每次都是婉言谢绝,她表示,不能为本来财政就不富裕的平泉增加负担。在扶贫路上,张金霞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她说,她是农家的闺女,不能丢掉农民素朴、实在、厚道、勤俭的本色;她是为人民扛枪打仗的革命老战士的女儿,要实现父辈富裕中国的理想;她是没有交过学费的人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应该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