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食用菌访谈

何澹——香菇之父

发布时间:2021-04-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龙泉香菇是人类的文化瑰宝。全世界香菇栽培因龙泉而漫延,深邃的香菇文化因龙泉而衍生,而这些自宋、元、明、清以来,都已永远留在浩瀚的中华文化的史册之中。

  我们在研究人类香菇史上,可确知可查证的文献资料,最早、最完善的当为公元1209年,即南宋嘉定二年何澹在《龙泉县志》上所写的185个字。

  全球香菇产业格局的形成,概由中国而起,慨由龙、庆、景而起,而何澹堪称历史第一人,奉其为中国香菇之父——全人类香菇之父。

  “香蕈,惟深山至阴处有之,其法:用干心木橄榄木、名蕈木孱,先就深山下砍倒仆地,用斧斑驳木皮上,候淹湿,经二年始间出,第三年,蕈乃偏出,每经立春后,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桂,烘干,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惟经雨则出多,所制亦如春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少者,香味俱佳。又有一种适当清明向日处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晒干,同谓之日蕈,香味亦佳。”

  800多年前,何澹留下这185个字,包含了香菇栽培从择时、选树、选场、砍花、培育、收采、烘干、分级整个过程,技术已十分成熟。其时,日本仅有野生香菇。至明代,浙江参政陆容(1436—1494)在任上所着《菽园杂志》卷十四中,将《龙泉县志》中香蕈的185字以及制陶等五项,转记其中。又过了一百多年,到明嘉靖37年(1562年),在黄佐所编《广东通志》中,将陆容《菽园杂志》这185个字,引入其中。其时,广东各地已有大批浙江菇民(过去龙、庆、景三县菇民不分各县,而概称浙江菇民),至清雍正9年(1731),《广东通志》在物产等栏又记叙了这185个字。日本人,林学家佐滕成裕,就是转载与参考了《广东通志》这185个字,总结、完善与整理成日本香菇栽培的第一本书——称为《惊蕈录》。“惊蕈”这二个字正是何澹所写龙泉菇民的方言。佐藤成裕有感汉文化对其之影响巨大,才将此书写上《惊蕈录》这三个汉字,此时为1796年,距何澹所记已达587年。自此之后,日本香菇“铊目法”(类似我砍花法)栽培加速发展。1906年,日本技术向韩国的济州岛传播。1909年传向台湾。其实这些技术的老祖宗都是龙泉的先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