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国家治理的“精神末梢”,乡村发展是关系国家全面发展的大事,立足于发展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党员干部当强化责任意识,用“铁肩”挑起重担,在新、实、细上下功夫实现乡村振兴。
1.乡村振兴需要从“新”着手。随着时代的发展,革新总会替代传统,为适应新常态,乡村振兴需要突破传统,跟上时代步伐,从“新”着手。首先,乡村振兴需要建立新思维,党员干部要摒弃城市代表文明、乡村代表落后的错误观念,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实现互利共赢。另外,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难以提升耕作、生产效率,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新技术,党员干部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激励敢闯敢拼的人才到农村广阔天地大展作为并强化对乡土人才的技术培训,不断增强技术水平,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2.乡村振兴需要从“实”着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写好这篇“大文章”,就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党员干部深入乡村一线,绝不可走马观花,绝不可懈怠松劲,当知其难而为之,哪里有矛盾就要去哪里,哪里有需求服务就要跟到哪里,要在不断深入考察中做好乡村脱贫后的评估工作,着力帮助处于返贫边缘的人民,有效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让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并驾齐驱。
3.乡村振兴需要从“细”着眼。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乡村振兴不可一蹴而就,不能草率对待,党员干部在干事时绝不可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当发扬工匠精神,保持精益求精的执着,将振兴乡村的工作“精雕细琢”,做到极致,唯有如此,才能为乡村振兴打牢地基。党员干部还要从细微之处服务人民,不管是“厕所革命”,还是垃圾清理,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以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标准和出发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乡村发展,力求在小处的点滴中惠民亲民,让人民生活更安逸、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