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他山之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助推羊肚菌先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8-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用菌产业具有“短平快”且循环、生态的独特优势,是增收致富的“法宝”,使得食用菌栽培迅速成为四川省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成为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川、藏、青、甘、滇五省(区)结合部,是中国第二大藏族地区,康巴文化核心区,亦是全省扶贫攻坚“四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2016年以来,在“三州”(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开展了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技术集成与科技扶贫示范,通过食用菌新品种选育、菌种扩繁体系建设、栽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广等,带动当地老百姓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使食用菌产业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一、以项目为载体,彰显产业精准扶贫作用

  针对高原藏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结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进贫困和民族地区行动计划”等项目实施,科研人员总结提炼出高原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套,集成高原香菇技术1套,探索出玉米-藏猪-羊肚菌绿色循环高效栽培、羊肚菌和香菇轮作新模式2套,为高原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产业指导,也为高原地区脱贫攻坚探寻出一条产业扶贫路径。

  以项目为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指导康定市三合乡江坝村杨晓波组建了康定金松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9户贫困户加入金松旺合作社,建立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1个,示范种植羊肚菌15亩,发展2万袋香菇,辐射带动江坝村、新/老五大寺村、河坝头村100余户,种植羊肚菌119亩。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通过“贫困户技能培养+劳务收入+盈利分红”机制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金松旺合作社9户贫困户劳务所得1.83万元、盈利分红7.2万元,贫困户项目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2019年,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阿坝州阿坝县茸安乡阿斯玖村建立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1个,示范栽培羊肚菌18亩、香菇1万袋,辐射带动种植羊肚菌50余亩,培养贫困户成为当地食用菌种植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带领当地村民进行羊肚菌、香菇种植,2019年底,全村已全部脱贫。

  据统计,2016-2019年,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高原藏区发展羊肚菌等食用菌产业30000亩以上,实现产值7.5亿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在精准扶贫中成效显著。

  二、以调研为基础,贡献专家科技扶贫智慧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省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以黄忠乾研究员、姜邻副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组成的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食用菌产业技术服务团,重点围绕高原羊肚菌产业,深入甘孜州康定市、丹巴县、道孚县、凉山州昭觉县等10余乡(镇)20余村,开展调研、指导、培训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参与专家175人次,行程10527公里,形成题为《科学发展助脱贫,行稳致远强三农》的专题调研报告,得到时任省长尹力、副省长尧斯丹的批示,相关工作被《四川经济日报》、《四川农村日报》、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25次,浏览量累计突破2000余万,采用边调研、边指导、边培训的科技帮扶方式,开展食用菌技术集中培训8次场/次,现场培训15次,现场观摩会2次,培训农户、食用菌种植户、基层农技人员和技术骨干等共1000余人/次,培养农村实用技术骨干人才9人、科技示范户7户、主导产业村农村实用技术骨干人才4人,指导建立3个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推广食用菌新品种2个,经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现场测产,示范品种“川羊肚菌6号”亩产达592.5kg,创造出我国羊肚菌新的单产最高纪录。现今,羊肚菌已扎根于甘孜高原,成为产业扶贫新宠,康定市被授予“中国高原羊肚菌之乡”。

  三、以三区为目标,探索特色产业脱贫道路

  食用菌团队结合“三区人才”科技服务等活动,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突破为契机,分别在甘孜州的康定市、泸定县、丹巴县,阿坝州的阿坝县、九寨沟县、理县、茂县、金川县,凉山州的木里县示范种植羊肚菌,喜获成功,助推羊肚菌先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当地产业扶贫提供借鉴,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