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菇,也叫地菇。又是一年野生菌采摘时节,小小苦菇肥嘟嘟的影子总是让人记忆犹新。那年代,因为日子过得清贫,忆往昔总有那点酸酸的苦涩味。
苦中作乐。大山,给你留下的永远是读不完的伟岸,写不完的诗情,装不完的丰厚。孩子们走进大山,总是欢歌一片。《学习雷锋好榜样》、《在希望的田野》……歌声总是响彻山谷,那一个个等着下回分解的故事也总是让我们乐此不疲的跟着大人后面。牛肝菌有牛肝菌的“窝”,苦菇也一样有着自己的“窝”。进入苦菇山,孩子们找牛肝菌比较费劲因而有点失落,懒洋洋只是按部就班跟着。
望着自己篓中并不多的牛肝菌,此时的我会抓紧时间弥补遗憾,想在找寻苦菇中得到些许安慰。拼命挥舞着手中的柴刀,脑中浮想着苦菇那可爱肥嘟的影子。一不小心,掉进了一座坟旁,吓得我直想扯开嗓门找寻大人,但当我望见东一个、西一个的苦菇时,苦菇很少能找到似牛肝菌一窝的惊喜,一般都是单生的。壮着胆儿摒住呼吸,害怕有人抢我的宝贝,快速采下这一站。惊吓的背后是我采了满满一篓苦菇,满载希望而归。
“蜂”回路转。在一座茂密的松树林下,在一棵阔叶树下,望着那个硕大撑着伞盖的苦菇,我弯着腰,拿着柴刀,采下了它。“嗡嗡嗡……等我听到响声,已来不及躲藏,被蜂蜇了一口,头上起了一个大包包,高兴之余我痛得流了眼泪。哭哭啼啼中哥哥为我敷了黄泥巴,不认输的我又投入了战斗。找到山顶,在干枯的树边我又发现了一个大苦菇,忘记了伤痛,全然没注意到头顶上的蜂窝,结果是我的手又被咬了一口。在同一座山,在山脚和山顶,被咬了两口,让我撒起了娇,哥哥安慰我,说我是能干的找菇小小人,破涕为笑后的我又投入了下一座山的找寻。那一年,我7岁。
温馨家园。片片苦菇,条条苦菇,藏着是小孩们无知的欢乐,却是大人们的苦痛。然而贫苦的日子,却是写满和谐,写满欢笑,邻里们的欢声笑语总是索绕屋檐。采菇回来,晒的是成绩。那时除了在课堂上真正的成绩,在邻里,孩子们的成绩还有砍柴、拔猪草、采菇、拔野菜……。小伙伴们在同一屋檐下刮着菇脚,乐在其中。等母亲烧开那一锅水时,那一个个可爱的菇宝宝也迅速滚落到锅中,煮好后的苦菇要用冷水不断的漂洗,这样可以褪去苦味。清炒一盆苦菇,一家人美美的享受。而更多的是母亲把这些煮好的苦菇晒去一点水分,加入蒜头、辣椒制作成成菜。因为苦菇谜后的味道不同于一般的野菇,不仅存放时间长,且更是多了一份滑爽。寒冷的冬天,邻居们聚在一起,桌上摆放着各式的成菜,其中就有一盆苦菇,各人旁边放着一双筷子,还有一杯绿茶。唠叨着往事,数着谁家的猪肥,谁家的孩子成绩好……。
在这带着些许浮躁的社会,在这充满着机器隆隆声的时代,在这互联网万能的年代,找不到的却是苦难岁月中的那点温馨,那点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