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平台访谈 > 专家访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推动真菌的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

发布时间:2022-01-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庄文颖,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不久,她又相继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她将“让更多的真菌被发现、认识和利用”视为己任,矢志不渝,并在这个领域里深耕开拓,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成为中国真菌学的领航人以及功勋卓著的“庄先生”“大先生”。

  与真菌结缘

  庄文颖院士1948年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省闽侯县。上世纪60年代,她同广大知识青年一起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务农,在基层劳动时,她依旧利用空闲时间见缝插针地努力学习文化知识。1973年,当进入山西农学院(现山西农业大学)学习的宝贵机会降临时,她因长期的准备得到命运的垂青。顺利入学后,在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两个可以选择的方向中,庄文颖选择了后者,由此走进了真菌的世界。

  早年的下乡务农经历为庄文颖之后的职业选择埋下了伏笔。在劳作过程中,她注意到小麦等一些农作物的病害是与产量相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严重的病害常常会导致粮食大量减产,而真菌感染常常是最主要的病因。为了搞清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原理,她开始对研究真菌有了兴趣,最终选择走上了这条科研道路。

  在这条求知的路上,庄文颖越来越不满足。为能继续深造,她努力自学,在1978年考取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师从真菌学家余永年先生。为了尽快在真菌学研究中走向国际前沿,1983年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庄文颖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交流学习。1985年,她又到康奈尔大学攻读真菌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时,庄文颖比同学的年龄要大很多,年龄是她从事研究的劣势,因此,她比别人更加努力。“我要把当年耽误了的宝贵学习时光都追回来。”就这样,她一步步走上了真菌学领域的国际前沿。1987年博士毕业后,庄文颖毫不犹豫地回到更需要她的祖国。她的想法是,中国地域广阔,真菌种类极其丰富,并且绝大部分都还无人问津,需要有人去研究它们,这对她来说是更加广阔的研究舞台。

  心甘情愿当垫脚石

  真菌领域是一个种类繁多、充满未知的世界,让更多的真菌被发现、被描述,被庄文颖视为己任。“我主要是做分类,就是从野外拿回真菌标本或者样品以后,我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进行归类,然后探讨它是不是有理论或者应用研究的价值,我工作的侧重点在分类学部分。”

  回国以后,庄文颖迅速投入到子囊菌部分类群的资源、分类、DNA条形码、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她始终秉持严肃求实的科学精神,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以前分类不明的,她予以明晰化。存在分类错误的,她带领团队经过精心的研究,对其分类予以更正。

  分类学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有了科学和系统的分类,其他研究人员进行有关菌物的深入研究才会更加方便。既然选择了这个研究领域,庄文颖心甘情愿担当这样的垫脚石。“这样的工作总是需要人来做的。”她说。

  从事分类学研究,野外科考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早些年,庄文颖和同事们深入我国广大林区、荒漠、高原等艰苦地区开展第一手真菌资源调查,努力探索我国真菌资源的家底。大个头的蘑菇较为醒目,发现和采集相对容易,但是有一些微小的真菌,靠肉眼根本发现不了,需要用放大10倍的放大镜,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地搜寻。趴得时间长了,人就很难受。很多微小的真菌只有在特别潮湿的地方才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小型真菌就会更加艰苦。

  进行真菌的采集,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收获越大。云雾缭绕的原始森林、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都留下了庄文颖和同事们的足迹。

  这种求实攀登的精神,使得庄文颖完成了子囊菌3个属的世界性研究,建立正确的物种概念,完善了现行的分类系统;澄清了真菌领域大量分类学和命名问题,为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奉献。她带领团队开展中国区域性菌物资源与分类、物种多样性、分子系统学、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为掌握我国真菌资源的总体情况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真菌资源储备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动真菌的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

  在很长的时间里,庄文颖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真菌的基础研究上,在应用方面建树并不多。近些年,她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推动真菌资源的利用上。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除了可以直接食用的大型蘑菇,人类很早就学会了利用酵母菌来酿酒、蒸馒头。上世纪20年代,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青霉菌中发现的青霉素,被投入应用以后将人类的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0岁,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后来发现的头孢菌素、灰黄霉素等药物都是源自于真菌,真菌的世界里肯定还有很多等待开发的具有重大药用价值的种类。

  庄文颖表示,总体而言动物和植物都比较宏观,所以研究的历史就相对比较长一点,而真菌绝大多数比较微观,有时候一把土里面就有不计其数的真菌,但大家都看不到摸不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历史相对来讲就比较短。

  真菌是与动物和植物并称的一大类真核生物,是保护生态文明、保障国民生命健康、保持国家经济发展和保卫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据保守估计,全球约有220万-380万种真菌。

  “实际上我们已经发现并命名的真菌也就约6%,剩下94%也是有潜在价值的生物资源,这里面很多真菌都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培养我们可以做许多事情。”她说。

  我国是食用菌大国,占世界总产量50%以上。同时,我国也是利用真菌最早的国家之一,在食品、医药、酿造等方面很早就有记载。真菌中食用菌的开发带动一些地方脱贫致富,目前已被成功开发并规模化种植的食用菌种类还十分有限,其中的前景非常广阔。

  尽管现在庄文颖已经73岁,但依旧带着她的科研团队在真菌学研究的广阔海洋中探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的真菌学研究能够引领国际潮流,也让中国数量庞大的真菌资源不断走向应用市场,将来能够爆发出更大的经济能量。

  庄文颖说,真菌的世界还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宝藏,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真菌,将来从事真菌领域的有关研究,也是她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来源:北京科技报)

微信